查看原文
其他

「评委」应懂戏

吴小如 梨園雜志 2022-05-01

吴小如

吴小如(1922-2014),原名吴同宝,曾用笔名少若,安徽人,著名书法家、诗人吴玉如先生的长子,历史学家,北京大学教授,也是一位著名的京剧评论家、戏剧史家,著有《古典小说漫稿》、《京剧老生流派综说》、《吴小如戏曲文录》等。


 20世纪末,戏曲界刮起一股评奖风。初露头角的青年演员,凭借得奖以获得知名度。既有奖项,即须有评奖人。而评奖人既对参赛者有决定其名次先后、水平高下之权,自当对所评剧种、演出剧目以及参赛者演艺技巧有相当深度的了解;换言之,所谓「评委」,应对其所评的对象(包括剧种、剧目和演员表演内容和水平)都得懂得是非优劣,亦即是说,评委应该是内行,且应是内行中的佼佼者。否则评委便没有发言权。

 

 这种风气既形成传统,于是对业余戏曲爱好者有竞赛活动时,主办单位也会邀请尚活跃于舞台之上的各个行当的演员来担任「评委」,对参赛者进行品评月旦。照理讲,既是演员,当然是内行,当然懂戏。孰知时至今日,竟有「评委」虽是红紫一时的演员,居然不懂戏,而且往往文过饰非,并对参赛者进行公开报复。这就值得旁观者深思,感到这样的演员,不仅其表演艺术水平不够理想,而且其「戏德」如何也大可值得怀疑了。

 

 试举一例。中央电视台有—个「梨园擂台」栏目,参赛人都是戏曲的业余爱好分子而且多少有点实践经验者。某次有一位女同志出场表演,所演唱段是模仿程派唱法的《战蒲关》二黄三眼。《战蒲关》是一出传统老戏,过去生旦开蒙,都学此戏,剧情实从唐代张巡固守雎阳的故事演化而来,但把故事移前至汉代。大意言汉将胡英造反,因有内奸献出长安,两位幼主逃至蒲关,投奔守将王霸(剧中人读「霸」为「伯」),胡英围困蒲关,粮草断绝,城中百姓彼此相食,王霸拟杀妾徐艳贞以人肉犒军。至后花园,见徐正焚香祈天,祝上苍助夫早解重围,故不忍下手,乃遣老仆刘忠逼徐自尽,而刘忠亦不忍明言,进退两难。终于被徐看破,问明情由,夺剑自刎,刘亦自杀报主。王霸乃以主仆二尸犒军,使军心大定。终于盼来救兵,解围破贼。故此戏又名《献长安》。其实场上所演,前无献长安情节,后无解围关目,只演中间一折。剧中王霸由正工老生扮演;奎派老生许荫棠、德健堂,汪派老生王凤卿,谭派老生言菊朋,均擅演之。徐艳贞由正工青农扮演,姜妙香未改小生时,即灌有此戏唱片。凡正工青衣无不会此戏者,老一辈演员如陈德霖、孙怡云、孙喜云、王瑶卿,均曾以此戏授徒。故王派青衣如程玉菁、章晓珊(又作「小山」,是王派名票,曾受王瑶卿亲传)、王幼卿及王门女弟子如胡碧兰等,均会此戏;而孙氏昆仲传人尚小云,及四大名旦中之梅、程二位大师,均录有《战蒲关》唱片(只有荀慧生未灌唱片,但我肯定荀也会唱,因这是一出旦角启蒙戏)。梅所录是长城公司出品,程所录是大中华公司出品。那二次在「梨园擂台」演出的女士即模仿大中华公司程砚秋先生所录的唱段。另外,刘忠一角,应由末行应工,属衰派。余叔岩嗓未恢复时,即常演此戏的刘忠。而马连良此戏的刘忠亦擅胜场,因马固以做派取胜也。30年代,李世芳、傅世兰坐科时,均不时演此戏的徐艳贞。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,周大文主持敌伪北京广播电台事,曾组织马连良、谭富英、尚小云在播音室清唱《战蒲关》,一时叹为绝响。我读中学时每于休假期间到北京中山公园扶轮大雅(铁路局的票房)听响排清唱,有时先叔佩蘅公与章晓珊即合演《战蒲关》,我听过后便请先叔教我唱法,故予王霸出场时所唱大段二黄原板略有所知。有一次当着姜妙香先生的面调嗓,便唱了这一段,竟获姜老好评,不禁沾沾自喜。当时此戏已归入冷戏,屈指算来,已是五十五年前的事了。



《战蒲关》梅兰芳饰徐艳贞

 

 再回过头来说那一天「梨园擂台」事。那位女土开唱之前,曾说明她要唱的是程派唱段《战蒲关》,而在座的「评委」中有一位乃颇有名气的女演员,是唱程派青衣的,她便迎头拦住,说《战蒲关》不是程派戏,参赛的女土当然不服气,便给这位「评委」简明扼要地「上」了一「课」,说明剧情,那位「评委」脸上有点挂不住,转而批判《战蒲关》内容思想性不高,认为不应该拿出来唱(这就有点文过饰非的味道了)。结果竟给了这位女士一个最低分数,于是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就怀疑这位「评委」心存报复了。



《战蒲关》程砚秋饰徐艳贞

 

 我始终认为无论什么场合,无论评何种奖项,只要你坐在「评委」席上,就应该懂业务,不能假充内行,记得还是在抗战胜利前夕,北京市就在广播电台举办过一次业余人士清唱大赛,青衣一行夺冠的乃是后来成为梅派青衣的丁至云。而当时旦行的首席评委是王瑶卿先生。至于老生行的评委,我记得有谭小培、王凤卿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,有这样的评委来权衡甲乙,不但参赛人会心服口服,即使是听众、观众,也不会啧有烦言。可惜连这样的评奖活动也今非昔比了。

 

 最后,我想对曾坐在「评委」席上,或今后有可能坐在「评委」席上的各位男女同胞进一言。有些问题的答案,是可以在揭晓前即可预知的,最好不要顾面子,能事先全面了解一下为宜。如果心里没有把握,不妨在出场前准备一下,或向人请教一下,这比当场被参赛人诘难或者答非所问,乃至出现「花田八错」,脸上要好看得多,当然,我说的并不专门指戏曲评奖。

 

 2005年3月

 

 (《艺坛》五)


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  

怀旧梨園雜志微信号:liyuanzazhi新浪微博:@梨園雜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